蜂蜜味道甜美、天然健康,是滋補的佳品。尤其是秋冬交替的時節,東莞市民熱衷于選用具有滋潤功效的蜂蜜,作為當季的首選養生品,市場上的各類蜂產品也是琳瑯滿目。
然而,隨著今年7月起,蜂蜜等產品不再接受有機產品的認證申請后,蜂蜜被禁止標榜為"有機"產品。在這種形勢下,以往市民認準"有機蜂蜜"來選購的觀念需要及時更新,因為所謂的"有機蜂蜜"就是冒牌口號,而真正的天然、生態蜂產品無論在認證、包裝上都出現了新的變換。
事實上,近年來東莞市場的蜂產品需求量一直看漲,然而實際的商家門店數量卻在減少。這其中很大的原因,就是由于國產品牌定位較低、打"價格戰"等,導致消費者對其認可度變低。與此同時,目前蜂產品大多停留在原始產品階段;無論市場或是消費者,都對蜂產品深加工充滿期待。
有機認證取消以后
顧客選購更需"火眼金睛"
隨著新版《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》的啟用,從今年7月1日起,總計有127種產品被納入有資格申請有機產品認證的行列。而以前可以進行有機認證的蜂蜜產品,卻因為鑒定困難等原因,將不再進行有機認證。
盡管如此,仍然有部分消費者反映,偶爾會在市場上發現有貼有有機認證綠色標志的蜂蜜出售。行業人士表示,在以往放開有機認證時,總有一些投機企業打著"有機"的旗號來魚目混珠、以次充好。因此新規則的實施,對這些投機企業是個很大的打擊,包括東莞在內的銷售市場將得到很大規范。
有東莞的蜂蜜企業負責人介紹,有機認證取消后,目前國家推出了"Bee China"的中國蜂產品標志,只有生產質量有保障的企業才可以使用這類標志。同時,中國蜂產品協會還在食品安全部門的協助下,推出了蜂產品的"追本溯源"只要用手機二維碼一掃,就可以通過編碼獲知這瓶蜂蜜是來自哪個產地的,養蜂人是誰,甚至是出自于哪個蜂箱的,都可以一清二楚。"這相當于每瓶蜂產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,目前國內首批已經有20多家名牌企業申請使用,而這里面也有不少品牌在東莞銷售。"
對此,記者近日走訪市內多家超市發現,多數購買蜂蜜的消費者似乎仍對"蜂蜜取消有機認證"一事并不知情。而在取消有機認證后,消費者更加對選購蜂產品有點茫然。"去年曾有媒體報道,中國蜂產品有70%都有摻假,這個數據是驚人的。在標識未統一前,不少廠家或商家就鉆空子,把lsquo非有機rsquo貼上標簽當lsquo有機賣rsquo,這成了行業公開的秘密。"
有東莞本地的蜂蜜企業負責人透露,市場上對蜂產品摻假的手段很多。"比如,有的lsquo蜂蜜rsquo就用收購的劣質大米制成糖漿后摻假,而從色澤、香味、感官度等方面與真品無異,也很難檢測出來;有的lsquo蜂王漿rsquo用玉米粉加生姜汁勾兌,把蜂王漿的辛辣味做出來;蜂膠造假就會用樹膠,專門用樹皮來熬,國內有一些地方甚至專門從事蜂產品的造假。"
通過編碼"追根溯源"
生產基地決定蜂企成敗
在市場亂象的背后,要選到純天然、無污染的蜂產品,關鍵還是要選擇好的企業品牌。而業內人士認為,目前國內雖然有若干個品牌出現,但其知名度相比其他領域產品還是非常低,消費者也不熟悉。因此從目前看,取消有機認證后,選購蜂蜜關鍵是要通過產品編碼去了解企業的生產基地,而這恰恰是蜂產品的命脈所在。
東莞健樂蜂業的總經理徐小濤介紹,蜂產品是個資源性行業。目前,養蜂人越來越少,很多年輕人不愿去從事這類勞動密集型工作,也不愿意跑到深山老林里去"養蜂",而有經驗的蜂農基本年紀都在五六十歲,馬上要面臨"退休"。其次是,目前受自然災害、惡劣天氣等影響,而且蜂蜜是季節性產品,這也對蜂蜜產量構成威脅。最重要的是,好的蜂產品需要一個優越的原生態環境,而要在國內找這樣的"生產基地",已經成了各類蜂蜜企業的頭等大事。
目前,國內蜜蜂主要分意大利蜂和土蜂兩種。意大利蜂的流動性較強,要隨著花期不斷的遷移,而土蜂則相對適合定點養殖。然而無論意大利蜂還是土蜂,前期都需要投下大量資本栽培蜜源植物,這是很多私人養蜂戶很難做到的。因此,國內大型蜂蜜企業就以"合作加盟"方式,吸引一些地區的蜂農參與養蜂,企業提供蜂種、技術、資金等支持,而蜂農則必須將其所產的蜂產品上交給企業。目前這種合作模式越推越廣,東莞就有本地蜂企跑去新疆一帶"圈地"養蜂。
也基于此,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盡管蜂產品市場需求量不斷在增長,但是近年來其產量卻是在逐年走低。,"未來,誰有大量的蜂產品生產基地,誰才能在企業競爭中勝出。"
相比而言,東莞的蜂企由于受珠三角的環境限制,往往會把生產基地向梅州、清遠等偏遠山區擴展。"從外面收購原料的競爭方式是很落后的,不僅企業會很被動,而且產品質量也沒有保障。要想把蜂產品做好,就必須要到外地尋找有潛力的生產基地。"一本地蜂企負責人表示。
價格戰影響蜂產品質量
向深加工發展才是王道
解決了原料問題,蜂產品就要在市場銷售上一較高下。前幾年,蜂產品大打"價格戰",讓消費者對蜂產品的印象越來越差。如今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后,國外訂單迅速減少的背景,不少國內蜂企也在反思銷售模式,更多從內銷上"做文章"。
"過去蜂產品行業講究的是短、平、快。那是因為過去大部分訂單就是做出口的,只要把收購來的蜂蜜往冷庫里一放,客戶一上門就能批量出售了,幾乎沒有任何的技術加工環節,更沒有品牌輸出,完全就是拼價格。這種簡單的lsquo出口訂單rsquo盈利模式,在2008年后開始遇到挑戰。"徐小濤說。
徐小濤認為,目前國內蜂產品還是主要停留在原始產品階段,沒有深加工環節。相比而言,日本雖然不產蜂蜜,依賴進口,但其深加工產品卻很多。"比如蜂蜜美容、日用品、酒類甚至蜂蜜面包、蜂蜜飲料、蜂蜜糖果以及糕點等,比如大部分高級化妝品里面添加有蜂王漿,比如蜂膠被用于洗手液、沐浴露、消毒液等,這些在中國就很難看到。"他說,這需要廠家在研發、技術、生產等前期環節的大量投入,而目前中國的蜂蜜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,沒有實力與資本進入深加工環節。
不過,目前殘酷的市場事實,也倒逼蜂企要轉型。"東莞前幾年有幾十種國內蜂產品品牌在競爭,大多通過進商場、上貨架或者開專賣店等形式,但很多品牌做了幾年就消失了,或者所開門店數量越來越少。"業內人士麥小姐認為,很多都是拼"價格戰"拖垮的。"比如上好的蜂蜜。去蜂農那邊收購可能要四五十元一斤,在加上生產、流通、銷售、人員管理等環節,成本是很高的。然而目前市場上有賣每斤二三十元的,從企業的角度而言,這不僅不可能實現盈利,質量也是毫無保障的。"
麥小姐認為,東莞的蜂產品銷售市場還是被看好的。"有企業調研顯示,東莞人在網絡上買瓶裝蜂產品的大有人在。因此主要還是品牌競爭的問題,有時候lsquo便宜的還不如貴的好賣rsquo。有東莞人寧愿選購每斤四五百元的高價進口蜂蜜,也不愿買幾十元一斤的國產蜂蜜,就是源于國內品牌不夠強勢,在市場推廣方面認可度低。"
業內人士介紹,目前在東莞市場常見的蜂產品,高端有蜂王漿、蜂膠等,普通的就如蜂蜜、花粉等,"蜂王漿單價從兩百至上千元一斤都有,價格幅度比較大,根據葵烯酸這一標志性含量來分等級,一般特級的都在每斤五六百元以上。蜂膠的包裝則不同,不是按斤賣的。蜂蜜價格則從每斤二三十元到數百元都有。"
"當前,東莞的白領一族越來越多,尤其進入秋冬交替的季節,通過蜂蜜來去燥、清潤,是養生保健的首選。"業內人士表示,蜂產品對增加免疫力、調節內分泌、心腦血管等方面都有很好作用,比如蜂膠是中藥保健食品,蜂王漿是藥食兩用,蜂蜜是營養滋補食品,而且適用人群也很廣泛,近年來也越來越受養生人群青睞。